新黨全國委員會委員高家俊。(中評社 趙家麟攝)

107.04.01 本會高家俊理事:「東亞新情勢台日處境最苦」

中評社台南4月1日電(記者 趙家麟)針對東北亞情勢,新黨全委會委員、台灣海洋水利工程學者高家俊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中國與朝鮮高峰會結束,朝鮮領導人金正恩透過訪問,將朝鮮半島邁向和平穩定的願景成功的向世界宣告,美國在東北亞的戰略已處於被動地位,未來,連美軍駐韓將愈來愈缺乏正當性。此外,他也分析,在東亞新情勢中,處境最苦的要算日本與台灣。

  高家俊是德國漢諾威大學博士,是台灣近海水文觀測系統的主要建構者。歷任台灣成功大學水利系系主任、國科會工程科技推展中心主任、APEC/MRC/SAKE共同主持人、中德學術交流協會秘書長、大連理工大學客座教授、河海大學客座教授等。高家俊已自成大退休,目前仍任成大水利系兼任教授、近海水文中心顧問。 

  高家俊表示,東亞局勢近來最受關注的兩件事,一是看似一觸即發的中美貿易大戰,另一是朝鮮領導人金正恩訪問北京並受到習近平的國賓禮遇接待。 

  高家俊指出,習金會最大的亮點,在於透過了正式的訪中,透過新華社報道,強調了中朝雙方對維護半島和平穩定、通過對話協商解決問題的共識與期待。同時,金正恩也強調,朝鮮主動提出和平對話建議,“如果韓國和美國以善意回應我們的努力,營造和平穩定的氛圍,為實現和平採取階段性、同步的措施,半島無核化問題是能夠得到解決的。” 

  高家俊認為,國際社會對朝鮮負面印象長期被美國媒體所影響,這次透過訪中與新華社的報道,把朝鮮企求半島和平穩定的主張,正式的向世界宣告,接下來就是看在韓國長期駐軍的美國要如何因應了。 

  他指出,其實,歐洲議會有個朝鮮半島小組,3年來和朝鮮進行了14次協商,就強調對朝鮮、韓國應平等對待,雙方持續保持溝通、建立互信。朝鮮的態度一直是核武問題可以談,但非核不能當談判的前題。證諸今日金正恩願意在朝鮮半島和平穩定下解決無核化問題,可以看到朝鮮立場前後的一致性。 

  高家俊向中評社說,金恩正3月訪問北京,4月要會韓國總統文在寅,5月安排見美國總統特朗普,6月還準備在平壤見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朝鮮主動出擊、週旋於大國之間,對未來東北亞的區域安全問題,帶來了新的契機,未來的發展值得觀察。 

  相對的,美國在東北亞的戰略部署就顯得被動許多;當朝鮮透過中國向世界宣示要在半島和平與穩定的情形下解決非核問題時,美軍駐守韓國、年年搞軍演的正當性,將會愈來愈站不住腳。 

  同時,朝鮮半島的核問題也凸顯了美國向盟邦撐起核保護傘的荒謬性。美國在二次大戰後,以核武保護傘之名,在西太平洋第一島鏈挾控日、韓、台、菲一起圍堵中國,但說穿了,即使這些島鏈國家遭受攻擊,美國也根本不可能動用核武攻擊對方,因為美國絕不會為了這幾個國家,使美國土本遭受核武報復。

  高家俊對中評社分析,東亞未來情勢發展將愈來愈明確,處境最苦的要算日本與台灣。日本在二戰之後,軍事上受到美國完全的控制,對美軍購早已是龐大負擔;當來自朝鮮的核武威脅開始出現轉機時,在美國控制之下的日本還是必須排在5月金特會之後,趕著6月去平壤見金正恩。 

  至於台灣,高家俊表示,在東亞區域架構下,台灣幾無說話餘地,還因為美國對中掀起的貿易戰,可能成為受傷最大的一方。 

  他告訴中評社,特朗普將鋼、鋁提高關稅,對中國提出價值600億美金課稅清單,都是為了選舉,特別是要訴求於製造業的藍領階級,讓這群人在選舉中對共和黨、對特朗普抱以希望並將選票投下,但對美國製造產業而言並沒有多大的幫助。 

  至於中國,因為內需市場大、出口占比已低,中美貿易戰即使真的打起來,也不會對中國傷筋動骨。反而是在大陸對美出口占有重要角色的台商會受到衝擊。台灣自己的內需市場小,是外貿導向的經濟體,在美國掀起的反自由貿易的保護主義中,成為直接受害者。
 

高家俊是知名的海洋水利工程學者。(中評社 趙家麟攝)

高家俊是知名的海洋水利工程學者。(中評社 趙家麟攝)